• 追蹤我們:

靜觀是什麼?

靜觀是指有意識地以一個不加批判的心,把注意力帶回到此時當下的自己,覺察自身的思想、情緒和身體反應,以一顆潛在的慈心如實地接納自己「當下」的所有經驗

雖然「靜觀」的哲理與技巧源自佛法,但它的本質關乎生活的智慧,是有系統的自我認識及反省人生的過程。經過多年學術界的研究和發展,「靜觀」訓練已成為一門重要的的科學課題及心理療法。

靜觀減壓課程

靜觀先驅卡巴金博士最初運用靜觀於長期慢性疼痛症的病人,協助他們與疼痛和疾病共處。1979年,他創辦了美國麻省大學醫學院靜觀中心,運用靜觀概念發展靜觀減壓課,主要是協助患有不同的長期疾病的病人,舒緩疾病所帶來的徵狀及與之共處。

靜觀減壓課程是一個以靜觀理念為基礎的心理教育體驗學習課程,通常的形式是維期八星期,每星期一節約三小時的小組聚會,加上一天的靜觀退修日。課程內容主要是讓參加者透過一系列的靜觀練習如呼吸、步行和瑜伽,以及導師分享相關的內容如壓力是什麼等,再配合組員在導師的引導下互相分享靜觀練習的感受、從而增加對當下自己的身體、情緒和思想反應的自我覺察能力。為建立靜觀習慣,組員亦需要每天自行練習靜觀。

靜觀認知治療

於1992年在英國,辛德.西格爾,約翰.蒂斯岱及馬克.威廉斯等教授以靜觀減壓課程作基礎,創立了靜觀認知治療 ,治療抑鬱症病人,並於2000年發表了首個証實靜觀認知治療能明顯有效減低抑鬱症復發機會的研究

靜觀認知治療基本上與靜觀減壓課程的模式相似。但靜觀認知治療的內容重點集中於低落情緒和負面思想,參加者學習如何注意到這些慣性思維、情緒反應、行為模式,學習有意識地以一個不加批判的心,好奇的態度去了解及接納當下的身體、情緒、思想和行為反應。靜觀減壓課程及靜觀認知治療應用於處理焦慮症如廣泛焦慮症及其他心理困擾的病人上,結果顯示兩者均能有效緩解焦慮徵狀,提升精神健康及改善壓力處理。同時,兩者除了廣泛應用於其他臨床病症患者上,如心臟病、腸胃病、癌症、創傷後遺症、失眠等, 亦運用於協助一般人面對工作、家庭及人際關係等壓力。

修習靜觀

修習「靜觀」可以幫助我們孕育更清晰的的覺察力與更深邃的理解力,再次掌管自己生命方向和質素,改善人際關係,培養開放的態度,不再受困於自己的喜惡、主見、偏見、投射與期望,從過去狹窄的角度突破出來,重新與內在的智慧和活力連繫,享受豐盛快樂的生活。